中国拖拉机网 - 拖拉机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产品资讯 | 故障分析 | 技术信息 | 农机宝典 | 农机补贴 | 企业动态 | 市场行情 | 维修技术 | 行业信息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拖拉机专家的思考
G.biz | 商业搜索

拖拉机专家的思考

信息来源:tooroo.cn   时间: 2022-12-01  浏览次数:27

  “我母亲去世两年后,我父亲与一位离过婚的妖艳迷人的乌克兰金发女郎坠入爱河。他时年84岁,而她36岁。她就像枚毛茸茸的粉红色手榴弹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骤然爆炸,搅得浑水四溢,将许多久沉于记忆泥沼下的淤泥翻上水面,狠狠地踹了我们家族幽灵的屁股一脚。”

  这是英国作家玛琳娜·柳薇卡的长篇小说《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的第一段。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读完开头这段文字,我首先想到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在《理想国》中,兵器制造商克法洛斯向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发问道:“你对于谈情说爱怎么样了?这么大年纪还向女人献殷勤吗?”索福克勒斯回答说:“别提啦!洗手不干啦!谢天谢地,我就像从一个又疯又狠的奴隶主手里挣脱出来了似的。”

  柳薇卡笔下的“父亲”名叫尼古拉,是一个从乌克兰移民到英国的拖拉机厂绘图员。这位84岁高龄的老人家,显然并不具备索福克勒斯的冷静和理智,一心想着枯杨生稊,无论如何也要和36岁的瓦伦蒂娜喜结连理。而尼古拉的两个女儿,薇拉和娜杰日达,一眼就看穿了瓦伦蒂娜的心计——她只不过是想利用这场不合常理的婚姻,获得在英国的居留权,并成为英国公民。一旦她的计划得逞,已是风烛残年的尼古拉,势必成为她用“爱情”武器虏获的“奴隶”。于是,薇拉和娜杰日达,这对因为争夺母亲遗产而反目成仇的姐妹,决定结成“战时同盟”,千方百计要把鬼迷心窍的父亲从瓦伦蒂娜手中“解救”出来。尼古拉和瓦伦蒂娜跌宕起伏的婚姻,以及薇拉和娜杰日达对这场“不伦之恋”的反对与阻挠,由此成为小说的主线之一。

  小说的第二条主线,是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大陆充满血腥和泪水的苦难史。随着娜杰日达对父亲尼古拉、母亲柳德米拉的深入了解,一部触目惊心、不堪回首的家族移民史,以蒙太奇的方式逐渐浮现在她的眼前。而这段父辈们讳莫如深的家族移民史,是与风云变幻的大历史相互交织、紧密相连的。其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乌克兰大饥荒、苏联肃反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经历过大饥荒的柳德米拉在移民英国后,一年四季都在家中储存着“足够供养一支军队”的食品和物资。而对西伯利亚劳改营以及纳粹集中营心有余悸的尼古拉,则坚信瓦伦蒂娜的祖国“没有面包,没有厕纸,没有糖,没有下水道,没有正直的公众生活,偶尔才会有电”,只有他伸出伟大的爱情之手,才能把她拯救。在苦难年代备受煎熬的人们,对往事的记忆就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以至于到了和平年代,他们仍然会条件反射般做出一些令后辈难以理解的异常之举。

  小说的第三条主线,则是尼古拉断断续续写下的《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这部简史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穿插在小说的各个章节之间,同时也是对小说书名的回应。事实上,这不仅是乌克兰拖拉机的发展史,也是世界拖拉机技术的发明及应用的历史。在他的乌克兰语手稿中,尼古拉写道:“拖拉机的早期制造者们梦想把刀剑变为犁头”,结果却事与愿违,“犁头将变成刀剑”。本来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拖拉机,最终变成了履带隆隆的铁甲坦克。不受约束的科学技术,将形同脱缰的野马,踏过人类的文明与道德、公平和正义,由此,尼古拉提出忠告:“每种造福于人类的技术都必须心怀尊重地正确使用。拖拉机就是最好不过的例子。”“决不要让技术成为你的主人,也决不要利用它去统驭他人。”否则,历史的悲剧就会像拖拉机一样:“当发动机转动时,钢索就会拖着犁在田间上下来回地行进,上下来回。”我想,这个忠告是振聋发聩的,而且永远值得铭记。

  总体上看,《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反映的是一段沉重的历史,讨论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它却具有喜剧色彩,小说的结局也是皆大欢喜的:曾经发誓老死不相往来的薇拉和娜杰日达冰释前嫌,真正成为好姐妹。尼古拉和瓦伦蒂娜结婚又离婚,还打了一场斗智斗勇的官司,最终,瓦伦蒂娜回到前夫杜波夫身边,生下了一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孩子。尼古拉则把他的著作手稿和一项拖拉机技术专利慷慨地送给了杜波夫。杜波夫则宽容地接纳了瓦伦蒂娜以及她所生的孩子,和他们一起踏上了重返乌克兰的归途。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拖拉机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