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秋天,17岁的青岛姑娘李桂芳同上千名山东姐妹乘坐火车,又改坐军车,再坐马车,千里迢迢奔赴新疆。她们一路上欢歌笑语,兴奋不已。

李桂芳展示自己的劳模证书
在当时“有志青年到新疆去,为祖国大西北贡献青春”口号的感召下,一批批的山东姑娘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建设边疆的热情奔赴新疆。
可当到达目的地后,眼前的景象却与她们想象的大相径庭。
李桂芳被分配到当时的奎屯垦区一二九团。四周全是荒滩戈壁,一阵风吹起,沙子打到脸上跟刀割一样。几个人挤在一间用土坑挖成、茅草覆盖的“地窝子”里,而“地窝子”旁广袤却又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就是她们要生产生活的地方。
分配工作时,大多女兵选择当护士或者当话务员,李桂芳却选择当拖拉机手。领导告诉她,当女拖拉机手很苦,很危险,荒原上有狼。李桂芳说,我愿意当女拖拉机手,我不怕。
凭借着高小的文化程度,加上刻苦好学,一年后,李桂芳从拖拉机手培训班学成归来,成为兵团第一代光荣的女拖拉机手。
当时使用的大多是苏联履带式拖拉机,能推土,能犁地,还能播种。李桂芳带领着她的拖拉机班组,拼命劳动,开荒造田。在年底的表彰大会上,领导说,李桂芳的拖拉机班组一年干了三年的活儿。
1960年,李桂芳与机车组的李玉书结婚,不久,他们的大儿子出生。由于孩子没人照看,李桂芳就带着孩子一起上了工地。她用芦苇、红柳、胡杨枝搭一个窝棚,把孩子放在里面。夜里,荒原上的狼叫声此起彼伏,孩子吓得直哭。李桂芳后来说,大儿子从小就这样跟着她,像个野孩子一样,在荒原上一天天长大。
二儿子出生的那一天,李桂芳还像往日一样,开着拖拉机在荒原上犁地。忽然感觉到肚子一阵阵剧痛,她艰难地开着拖拉机奔向团部的卫生队。护士、医生看到她满脸油灰、满头大汗地从拖拉机上下来,都惊呆了。她说了一声“我要生孩子了”,就晕倒在地上。
孩子刚满月,李桂芳又出现在了开荒一线。
虽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看着一片片的良田,在拖拉机的轰鸣中被开垦出来,李桂芳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自豪感。李桂芳干了20年的拖拉机手,由于工作出色,干活拼命,被大家称为“铁娘子”。1957年,李桂芳被评为兵团一级劳模。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进疆女兵有五六万人,其中山东有2万多名,在荒凉的戈壁留下了青春和生命的印迹。
时至今日,距第一批女兵入疆已有70年,70年的光阴将一群风华正茂的女兵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将中国西部这片荒凉的土地变为农田千顷、瓜果飘香、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