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商报记者邵忠
他16岁开始学做篾,出师后放弃当篾匠闯社会。做小工、开拖拉机、办工厂……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搭上物联网与区块链的快车,实现人生价值。
这位勇攀科技高峰的人就是福州市云九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康。
因家庭困难学做篾
出生在泰顺县农村的黄达康,从小家庭困难,父母种地,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他16岁开始跟随篾匠师傅,开启3年的学徒生涯。
乡村篾匠走家串门,以编制农村家庭生活用具为主。
他们每到一户人家,找一块空地打扫干净,铺开工具破毛竹,粗糙的竹条割破手指是常事,蹲在地上编竹凉席经常会摸到鸡屎。
面对日复一日起早摸黑的日子,看着满是创可贴的手指,黄达康感叹,只知道人生三大苦是打铁、撑船、磨豆腐,没想到做篾也如此艰苦。
熬到3年出师,他自立门户在福建马尾一带“当师傅”。想不到大半年过去,摸摸口袋没挣到什么钱。一气之下,他扔掉工具,回到泰顺老家。
父亲知道后指着他鼻梁骂:“工具带回家哪怕给自家修修补补也可以,真是没出息的孩子。”
房产营销代理赚到第一桶金
社会并没有黄达康想象得好混。
他先到瑞安鞋厂打工,一天工资14.5元,半年下来除去吃喝拉撒口袋只剩0.5元;听说泥水匠工资高,师傅每天30元,学徒每天18元,但干了2年不到,身边发生一起坠亡事故,目睹整个过程的他潸然离开工地。
再次回到泰顺老家,他尝试学做生意,给泰顺一些玩具厂提供原材料。
因要不到货款,这门生意使他身背债务百万元以上;转行开拖拉机搞运输,亏了不少钱;无奈之下干起废铁回收压钢坯的生意,3000多元一吨收进废铁,加工成钢坯后市场行情下跌,2000多元一吨出售,又一次亏本瞎折腾。
2010年,看到泰顺在外地做房地产生意的老乡回家个个腰包鼓鼓,他决定出去一搏。
他组织一个小团队,第一站到江苏常州做房产营销代理,第一个月亏钱,第二个月亏钱,第三个月还是亏钱。连续三个月亏了60多万元,本来靠贷款、借钱度日的他,陷入困境。
“这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黄达康回忆道。
分析原因,营销代理主要靠客源,如何找有意向买房的客源成为黄达康团队的头等大事。他学习别人的经验,策划各种活动蓄客,第四个月开始扭亏为盈。
接下来的5年时间,黄达康在常州靠房产代理赚了千万元以上。
搭上智能物联的快车
手上有了资金,黄达康把眼光放得更远。
在万物互联时代,黄达康嗅到商机。此时,他的侄子黄海波大学毕业,正准备自主创业,叔侄商量进军智能领域。

从何入手?叔侄想到印章。印章特别是公章,象征公信力和权威。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管理漏洞产生的风险无处不在,如公章滥用、私用、假文件真公章等,甚至涉及腐败、经济纠纷等各种问题。
鉴于此,叔侄想借助物联网、区块链、AI及云平台的最新应用,从印章管理的源头解决这些问题。
2015年,叔侄俩人在福建福州组建研发团队。他们的目标是给中国印章进行一场变革,由人盯管的印章进入智能化管控。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难,一枚小小的印章,研发团队经过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历经5年时间才推向市场。
“链章”推出一鸣惊人
2019年11月3日是值得黄达康永远记住的日子。
这天,命名“链章”的智能印章产品,由他和黄海波一起成立的福建圆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引起各大媒体关注,纷纷报道,并得到当地领导的高度赞扬。
“链章”作为一款专业智能管章控章的区块链产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其中,硬件为一个小巧的智能终端,用来安装传统的实体公章;软件为一款手机APP——“链章”智慧管理平台。
需要盖章的申请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交需要盖章的材料,通过拍照上传审批,而授权人收到申请消息,可以随时随地审批。授权人授权后,智能终端将自动解锁,申请人方可用印。
用印过程中的时间、地点、次数、盖章的文件等等,所有信息将被加密通过手机端上传云并保存,实现随时查询、监控及溯源等,最终实现链章的全流程管理。
安全方面,“链章”所有硬件和软件均得到国家安全机构检测认证,其保存的凭证都可作为法院判决依据。写入在软件端的个人资料和合同、图片等数据都加密保存。除客户本人使用外,只有当公安、法院需要提取证据数据时,才会解密取出。
经过一年半的市场考验,黄达康对这款产品信心满满。
他说:“印章智能化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都面临传统印章智能升级的问题。我们公司拥有这款产品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目前用户达上万家。”
今年,福州市云九方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推出的智慧物流云平台“智云九方”,市场反响热烈。
在福建,黄达康和侄子黄海波已布局芯片研发、机械结构设计、软件开发、区块链技术等众多领域。他说,这条路走对了,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